20摄氏度,是许多车间的温度,也能在换算成华氏度时得到一个整数。
因此,它被定为工业长度测量用标准参考温度,在1951年成为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1号标准。这种“通用语言”促进全球达成共识,在统一的规则框架下开展经贸往来与合作。
七十多年后,曾经完全由欧美发达国家主导的“通用语言”蕴含越来越多的上海智慧。
截至目前,上海企业及科研机构累计牵头制修订ISO/IEC国际标准234项,比2020年底增长近一倍,尤其是在人工智能、区块链、元宇宙等新兴技术领域,仅人工智能领域的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上海单位就已参与制定了33项。
上海的产业、技术、市场领先优势和先进经验,正以国际标准的形式,加速出海。
上海单位参与制定的人工智能领域国际标准(部分) 图片来源:上海市市场监管局
美国标准有上海智慧
2014年,三位青年带着核心技术从硅谷回国,在上海嘉定工业区创业。
十年后,这家名为禾赛科技的企业与22家国内外汽车厂商的120款车型达成量产定点合作关系。在自动驾驶领域,全球15家顶级自动驾驶公司有12家使用其产品作为主激光雷达。
去年,禾赛科技在全球率先达成激光雷达单月交付量突破10万台的成就,并成为全球首家全年盈利的激光雷达上市公司。据国际权威机构分析,其在乘用车和自动驾驶出租车全球激光雷达市场份额中占33%。
市场主导地位彰显了全球消费者对“上海制造”的认可,在此基础上,还有一种更高层次的认可:海外市场制定标准时,充分借鉴、吸收上海智慧。
去年9月,美国国家标准《车载激光雷达及其系统的安全性》发布,禾赛科技是幕后关键角色,他们在激光雷达功能安全、网络安全、预期功能安全及电气机械安全等方面提出的建议得到了采纳。
“单个激光雷达传感器层面的故障模式有哪些?我们提了建议,比如激光发射错误、激光发射丧失、测距错误、扫描角度测量错误等,有十几项。”上海禾赛科技有限公司质量高级总监赵鑫坦言,标准是一种规则,要让美国等发达国家采纳来自中国的建议甚至参与制定规则,复杂度和难度可想而知,这时候就要用技术硬实力“说话”。
此前,车载激光雷达是一种从未经历过大规模量产交付的产品,禾赛科技长年在高自动化生产线上的“打磨”让其深谙把控产品质量的关键,这样宝贵又好用的“上海智慧”,自然“香飘千里”。
参与美国国家标准后,禾赛科技还有更大的目标。
激光雷达的质量需要测试来验证。禾赛科技麦克斯韦智造中心内,有一条高度仿真的智能驾驶测试道路。这条真实的柏油路面,不仅能还原路面积水、暴风雨、沙尘等多元场景,还配置了高速路牌等识别物,室内测远范围达200米,可以满足50项以上车规级别测试需求。
今年5月,由禾赛科技参与起草的中国车载激光雷达领域首个国家标准发布并实施。赵鑫表示,禾赛科技和同行们想更进一步,把“中国经验”介绍给全世界。据透露,由禾赛科技牵头的ISO标准《车载激光雷达的测试方法》已推进至中期阶段。
禾赛科技产品矩阵。 受访者供图
打造公平的“起跑线”
日本某连锁烧烤店布局紧凑,宽度不足1米的通道内,一台擎朗T8配送机器人辗转腾挪,避开桌椅和行人,将烤串送到食客旁。
位于金桥开发区的擎朗智能能在日本、韩国等机器人大国站稳脚跟,靠的是累计出货量超10万多台机器人积累的技术创新迭代能力和市场口碑,也有标准在起作用——由中国牵头制定的首个载物电气运输设备领域国际标准《电气运输设备 第3-2部分:载物电气运输设备移动性能测试方法》已发布,充分考虑了载物电气运输设备的室内外典型应用场景,明确了关键指标,规定了测试方法。
简而言之,就是给机器人造了把国际通行的“标尺”,移动性能好不好,量一下就知道。该标准已被中国、英国、欧盟转化纳入标准体系。
这项国际标准背后,也有上海智慧。一方面是因为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集团)有限公司是IEC/TC125电气运输设备技术委员会主席所在单位,在标准发起和制定中起关键作用。另一方面是该标准借鉴了多家上海企业参与制定的团体标准《智能化无人载物设备通用技术条件》。
“没有标准就没有参照物,移动性能怎样才算好,任何国家或地区都有自己的理解,无法形成共识,可能形成贸易技术壁垒,不利于全球相关产业的健康发展。”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集团)有限公司首席专家吴小东以电动平衡车为例,产业过快且无序的发展导致安全事故频发,多个国家和地区启动区域性标准研制,产业从“无标可依”到“百花齐放”,但又产生新问题,许多企业在出海时为达到各个市场不同的准入门槛,不得不付出高昂的检测、认证成本。
如此看来,国际标准又像一根公平的“起跑线”。上海擎朗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战略合作总监刘斐表示,国际标准让“一次检验通行全球”成为可能,全球同行将精力专注于后续性能、性价比的良性竞争,真正用实力赛跑。
国外电视台一档节目中,擎朗的配送机器人以更精准的路径算法跑赢当地企业同类产品,并在狭窄空间的测试中,成功挑战了宽度仅55厘米的通道,这极具象征意味。
有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无人配送市场规模约286.1亿美元,中国作为载物电气运输设备的制造和应用大国,有望推动该市场在2032年达到2140亿美元的规模。更多中国企业将受益于国际标准扬帆远航。
擎朗智能的餐饮服务机器人。 受访者供图
产业优势变标准优势
国际标准化机构常常被比喻成“俱乐部”,如果拿不到这些“俱乐部”的入场券,就很难参与国际标准的研制。而产业优势和国际交流合作能力,就是取得入场券甚至主持“俱乐部”的关键。
上海医疗器械产业就是厚积薄发的典型。上海是高端和创新医疗器械的集聚地,去年,上海有15款Ⅲ类创新医疗器械获批上市,位居全国第一;今年截至目前,上海有6款Ⅲ类创新医疗器械获批上市。
产业基础孕育了上海市医疗器械检验研究院这样的专业机构,现已是11个国际标准化组织和3个国际电工委员会在中国的技术对口单位。截至目前,该单位已主导两项国际标准的制定,今年6月,由其主导的国际标准《机器学习医疗器械上市后监督》已提交立项申请。
同时,作为“全球电竞之都”的上海正在将产业优势转化为标准优势。根据2024年全球电竞城市指数,上海位列全球第二,电竞产业销售收入达61.31亿元,其中赛事收入占全国总量的46.9%。
去年,令人振奋的消息传来,由上海企业英雄体育和上衡道国际标准技术服务(上海)有限公司联合牵头发起的两项电子竞技国际标准已成功立项和预立项。
当前,上海正逐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加快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王益洋表示,努力成为国际标准创新项目的新高地,上海近年来持续扩大标准化开放水平、提升标准化技术能力、优化标准化发展环境。
上海是跨国公司投资中国的首选地,现有外资企业7万家,贡献了全市超过四分之一的GDP。孕育更多国际标准,离不开外商投资企业的支持和参与。去年,中国首个外商投资企业标准化协作平台花落上海。
在博世(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负责人看来,这种“牵线搭桥”难能可贵,对于初来乍到的投资者,相当于免去了一大笔咨询费,更快地了解中国市场规则,少走弯路;对于深耕中国的投资者,则通过参与中国市场相关标准的制定,让产品和服务提升影响力、更有竞争力。
2025年6月,风靡全球的MOBA手游《决胜巅峰》的国服赛事搬进了漕河泾印象城,打造为期6天的游戏电竞嘉年华。 海沙尔摄
配配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