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宝仓事迹更多细节揭晓配资app官网,遗书内容仅剩3句话,墓地现状让人动容
《沉默的荣耀》一开播,圈里关于陈宝仓的话题就没断过。荧屏上的那个人物,有不少观众认出来原型就是他。说实话,这位在“吴石案”中最早被追认为烈士的人,身上那些故事,比剧本还要扎心。
提起这部剧,不少老百姓感慨现在的安宁来得不容易。剧情刚落幕,他外孙女李敏接受采访,说自己每次看,都像隔着时空和外公对视一样。这种感觉估计不是谁都能体会,那份亲情和敬意,全写在她脸上。
展开剩余82%翻回到头,大伙儿知道吗?1900年河北遵化出生的陈宝仓,从小就在乱世里打转。小时候家乡贫困、战火不断,敌人欺压横行,对他影响特别大。有些印象是烙进骨子里的,所以长大后决心从军救国——换成普通人可能早躲起来了,但他偏要往枪林弹雨里钻。
等到了抗日战争时期,人已经在前线拼杀了。1938年春天,他跟随部队硬碰硬,还因为炸伤右眼直接失明。但当时局势紧张,根本顾不上养伤,又一次冲进武汉会战,然后德安战役也有他的身影。不服输的人,总是这样死磕到底。
这一连串激烈鏖战,让他结识了一批信仰坚定的新朋友,共产党员们舍命为国,这股精神劲头把陈宝仓给震住了。从那个时候开始,他整个人发生变化,“政治信仰”这四个字,在脑子里慢慢清晰起来。
再后来到了1946年,看见以蒋介石为首的一群人非要内斗下去。他气得够呛,那一年选择与中共香港分局接触,为实现祖国统一出力。一边配合吴石传递消息,一边继续自己的潜伏工作,全家最初也都还算安全,只不过危险一直悬在脖子上。他很快就把家属送去香港,自个儿留守台湾坚持岗位。这种觉悟,现在回想一下真挺难得的。
可惜好景不长,到1950年地下党负责人蔡孝乾叛变,一票英雄身份全暴露,包括吴石将军,还有坚守阵地的陈宝仓。当时其实有机会逃走,可他说什么都没退缩,坚持留下,就是为了能多做点事。直到一份手写军事情报流出去,再无藏身余地,被捕入狱以后,就是一场严刑拷打伺候。
监狱生活没人愿意经历,但同牢房省工委吴澍培老人讲过,无论什么时候看到陈宝仓都是腰板笔直,就算腿肿得厉害,也不肯低头认怂。据说保密局档案给出的评价只有一个:“最难审”。这种评价听着冷冰冰,其实背后藏着多少血汗泪水?
酷刑之下,有些人嘴巴虽紧,但神色还是绷不住。而这个名字叫“铁骨”的男人,从始至终只剩一句话:没有任何犹豫,没有二话。“信仰”,就这么简单粗暴——有人觉得这是理想主义,其实更像是一种执念吧,把生死置之度外才是真的狠角色。
1950年6月10日注定成了节点。这一天面对死刑通知,他写下一封遗书:收件地址、交代判决、要求火葬,仅三句完结所有告别。“永康街十三巷七号段翔九兄鉴”,“弟已被判死刑,请转告家属死后即用火葬”,“陈宝仓绝笔,六月十日”。简短到极致,却让人读完莫名哽咽,该说什么呢?真正顶天立地的人物,是不用太多言语自证清白的。
执行路上据说面色如常,好像死亡只是人生另一站台而已。他倒下之后,两位老友冒险帮忙办理火化手续,又靠曾经一起读书的女同学协助,把骨灰盒带离台湾赶赴香港。这姑娘胆量真不是盖的,为完成嘱托差点丢掉全部行李,还跳海避查检,将骨灰绑身带出关口,每一步都捏着心跳完成任务——没有这些人的帮助,说不好结果如何发展下去。
终于等到1955年,“烈士”称号尘埃落定。在整个案件相关人物里面,他属于第一个获此认可者。当年的夫人与孩子还滞留台湾,而同期牺牲但迟23年才正名的是吴石。同样牺牲,不同待遇,这其中滋味恐怕旁观者理解不了几分吧!
后来的流程比较朴素:骨灰由香港运抵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经官方公祭妥善安葬。从那以后,新中国历史册页又添上一抹浓重墨彩。不过戏剧之外还有现实残酷一面。《沉默的荣耀》热播期间,不少粉丝跑去祭拜革命先烈。其中吴石将军墓碑前鲜花堆满,好多人专门买花悼念;反观八宝山里的陈宝仓陵寝,却显得格外寂静冷清,同期英烈朱枫那里也是如此鲜明对比。有时候传奇人物并不会马上得到应有关注,他们甚至在人潮散尽之后依然孤独站岗。如果真的懂故事,大概都会替这样的英雄感到惋惜吧!
电视剧虽然推高了一波热度,可现实情况却摆在那里。目前来看,因为戏份有限或者宣传不足,到现场献花纪念他的市民确实稀稀拉拉。有网友调侃,如果不是媒体曝光,很可能很多年轻朋友根本不知道还有这样一个先辈存在,更别提主动了解详细经历或专程扫墓悼念。所以啊,有些人的伟大永远藏在角落,需要时间和偶尔的一束光照亮他们名字,否则只能任凭风吹草动渐渐模糊记忆轮廓罢了……
比起聚光灯底下的大英雄,小人物式坚韧总归更容易令人共鸣一些。哪怕最后只剩三句话、一方孤坟,也足够唤醒某部分埋藏已久的不甘与敬畏。一想到这里,即使平常再怎么麻木,也忍不住升腾起一种复杂滋味。不用喊口号、不必煽情,只需看看如今肃穆荒凉的小小墓碑,再联想到那段峥嵘岁月配资app官网,自然懂得什么叫做真正“沉默”的荣耀……
发布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配配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